[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原来“农商银行”竟是这么来的…..
1987年腊月初八,北京迎来了最寒冷的一天。就在几分钟之前,北京房山区史家营村的一个农家院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有趣的是这件事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了这个小山村未来十几年的生活。就在刚刚屋子的主人杨老汉召集家里的几个兄弟。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因为他
1987年腊月初八,北京迎来了最寒冷的一天。就在几分钟之前,北京房山区史家营村的一个农家院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有趣的是这件事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了这个小山村未来十几年的生活。
就在刚刚屋子的主人杨老汉召集家里的几个兄弟。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因为他想开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煤窑。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借钱。
杨老汉想借多少呢?两万块钱。对于一个年平均收入不足二百元的小山村来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儿的村民,连两万块钱长什么样儿都没见过,更别说拿出手了。
一晚上的时间,桌子上写满了借据。可是送不出去,谁有这么多钱呢?急等钱用的杨老汉急的在屋子里团团转,就在这个时候,杨老汉一拍脑袋,他突然想起一个人。
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这里到天安门的直线距离是八十公里。因为这个村子是依山而建,地势较高,因此,交通和饮水成为这个村最困难的两件事,直到现在也不能完全供上自来水。
可就是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金融发展。这一天,杨老汉连同他的几个兄弟都守在村口张望着。直到一个男人出现的。村口的所有人都迎了上去,男人背着一个大大的蛇皮袋。和村子里的人打招呼。这个让杨老汉翘首以盼的男人名叫张振彪。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每次遇到向杨老汉兄弟这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都会背上自己的蛇皮袋翻山越岭走村串户。
说到北京农村信用合作社,相信农民朋友们绝对不会陌生,没钱了,可以贷款,有钱了可以存储。他是农民朋友最信任的金融站点,还是北京农商银行的前生。
北京农商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1950年12月3日正式成立了北京郊区第一个供销信用社。在总结进步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发展需要,于1951年5月30日在北京市丰台区成立了京郊的一家信用合作社。北京市小井村农业生产信用合作社。其后,北京市农村信用社得到了较快发展。到1955年底,全市的农村信用社达到了二百九十个。已基本实现了信用合作化。信用社的成立,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资金困难,有力打击了高利贷活动。
站长声明:本文《[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原来“农商银行”竟是这么来的…..》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