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网]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余文建:替代性数据将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
12月8日消息,以“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之道”为主题的2018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余文建称,数字技术的出现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深刻改变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催生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
12月8日消息,以“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之道”为主题的2018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余文建称,数字技术的出现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深刻改变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催生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
他介绍,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寿命在三年左右,平均在成立四年零四个月以后才能获得首次贷款,然而小微企业一旦获得首次贷款,随后获得第二次贷款的比例是76%,获得四次以上贷款的比例是51%,后续融资的可得率比较高。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小微企业融资难实际上体现在首贷难。
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他认为根源在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因此金融机构需要依据征信记录进行信贷决策,而小微企业在传统征信里是“薄档案”群体,如果只使用传统负债类数据,天然会产生首次获得贷款难的问题。因为对于没有获得贷款历史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无法预估其还款意愿和能力。
他认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替代性数据是关键。同时,他还针对目前在替代性数据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在支付类数据方面没有开放共享。
今年欧盟颁布了新支付服务指令(PSD2),启动了支付类数据共享,而目前国内支付类数据还处于本机构内部相对封闭的状态,难以充分应用于信贷决策。
建议:借鉴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开放银行”的理念,同时借助于API等技术,探索推动支付结算数据在银行机构之间与支付机构之间的共享。前期可以考虑选取部分金融机构探索进行沙盒试点,允许试点机构在客户授权前提下,共享账户的支付结算数据。
第二,政务类信息比较分散。
税务、工商、海关、司法、社保、公安、环保等信息大都分散在不同平台,查询不便,采集和使用成本较高,同时缺乏标准化的格式和接口,不利于批量化和大规模使用。
建议:加强跨部门协调,连接信息孤岛,对各类替代性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逐步把一些公共数据整合到同一个平台,降低不必要的重复成本。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苏州模式”,即地方政府建立了一个企业征信公司,把70个公共部门的政务类数据集中起来,从最初只是提供基础的征信报告,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征信评分、客户筛选、宏观分析等全方位服务能力的平台。截止到今年11月份,累计近2000家小微企业获得了120多亿首贷资金,即第一次获得银行贷款。
第三,商务类数据有效性不足。
一方面,手段比较落后,仍然依靠手工方式收集和判断数据,缺乏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模型的开发。另一方面,可靠性比较差,难以作为决定性的授信依据,一些数据用于消费类的信贷还比较合适,但如果搬到经营类信贷里还不太好用。
建议: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Fintech建设,合理应用各类创新技术,研发基于替代性数据的信贷决策和风控模型,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效力。
第四,针对个人替代性数据,尤其来源于互联网的商业类数据,在数据有效使用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金融机构相对来讲合规性要求较高,较为严格,所以在数据的保护方面比较谨慎,在这一类数据应用上比较有顾虑。但另外一些非持牌的金融机构相对在这方面比较激进,给消费者带来了个人信息泄露方面的风险。
站长声明:本文《[贷款网]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余文建:替代性数据将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3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