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贷款]消费金融新江湖 | 银行消费贷二十载:大行整体收缩 光大、上海、江苏等中小银行猛进
理性·建设性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在抢占各种服务场景之际,银行个人消费信贷表现呈现分化。编者按:为百万资产起步的高净值群体做好财富管理,为盈利可观的公司、机构客户倾力投融资服务,与这些业务相比,一个金融领域更为“下沉”的市场和更为小额分散的业务,成为各大金融机构、持牌机构,甚至互联网巨头们逐鹿的新战场。这就是被视为蕴含巨大
理性·建设性
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在抢占各种服务场景之际,银行个人消费信贷表现呈现分化。
编者按:为百万资产起步的高净值群体做好财富管理,为盈利可观的公司、机构客户倾力投融资服务,与这些业务相比,一个金融领域更为“下沉”的市场和更为小额分散的业务,成为各大金融机构、持牌机构,甚至互联网巨头们逐鹿的新战场。这就是被视为蕴含巨大潜能的“蓝海”——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大爆发时代正在来临,哪些势力正在新江湖中搏杀?在金融科技加持之下,谁的玩法更能抢占高地?在迅速狂奔的同时,又会面临怎样的风险和挑战?正值“五一”假期,《经济观察报》推出消费金融特刊,为您深度解读这一领域里的巨大变化。
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在抢占各种服务场景之际,银行个人消费信贷表现呈现分化。
事实上,早在1999年3月央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允许所有中资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迄今正好20年,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有着怎样的发展现状。
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32家A股上市银行及邮储银行数据之后发现,有别前几年的激进做法,近十家上市银行在个人消费领域有所收缩。国有大行中,尤其是工行消费贷款下降明显。就此工行曾表示,主要是本行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管理,同时受互联网金融竞争加剧等因素综合影响,个人消费融资需求下降所致。
一位大行个人贷款经理向经济观察报表示,银行的消费信贷经历了近些年的发力,银行在消费贷款领域很难说占据主流市场,互联网类的消费金融无疑分流了贷款人群,给银行带来了挑战。
不过,也有多家银行在消费信贷领域增速迅猛,如上海银行2018年个人消费贷款占比56.89%,较上年提高了17.1个百分点,占据了个人贷款的大头。另外,光大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在2018年表现都很迅猛,均突破千亿大关。
大行整体收缩
六大行中,建行、工行、农行、邮储均在年报中公布了个人消费贷款的数据。
记者统计发现,2018年四大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607.74亿元,比2017年8573.7亿元仅增长 34.04亿元,增速0.39%。相比住房贷款、信用卡的增速,个人消费贷款增速显得低迷。
其中,四家大行中,农行的个人消费贷款数据最亮眼,余额由2017年的1421.84亿元增加到2018年1662.85亿元,增量居工、农、中、建四大行首位,但个人消费贷款在个人贷款中的占比仍是3.4%。农行表示,2018年,农行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 14.9%,主要是由于本行积极推动零售转型,“网捷贷”等中短期线上消费贷款增长较快。
另一家国有大行,建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由2017年末的2032.18亿增加到2147.83亿元,增加115.65亿元,在个贷中的占比也略有增加,由3.47%增加到3.6%。建行2018年年报表示,主要是“快贷”个人自助贷款增加。
不过,纵观近五年的数据,2017年建行个人消费贷款经历了较快的增长,由2016年末的873.46亿余额快速增加到2032.18亿元,建行表示,主要是“建行快贷”快速发展。
工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出现明显下降,由2017年末的2557.83亿元下降到2041.62亿元,同时在个人贷款中的占比由5.2%下降到3.6%。近年来,工行个人消费贷款在个人贷款的占比逐步下降,由2015年的8.8%下降到2016年的5.9%、2017年的5.2%,2018年的3.6%。
对比近五年数据,工行在2016年个人消费贷款同样出现快速下降,工行年报称,当年个人消费贷款减少640.55亿元,下降20.6%,主要是本行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管理,同时受互联网金融竞争加剧等因素综合影响,个人消费融资需求下降所致。
2018年,邮储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755.4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3.59亿元,增长7.56%,增速相比2017年29.59%的增长幅度大有下降。另外,个人消费贷款的占比在下降,由2017年的13.16%下降到11.88%。
与近年来个人住房贷款的‘逆生长’相比,个人消费贷款的份额与增速均显得有些黯淡,“房贷额度大、期限长,只能向银行贷款,这是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得天独厚的优势。”某大行个贷经理对记者表示。
但是说到消费信贷,相比互联网金融的“场景”和“科技”,传统的信贷模式显得不足,“尽管这些年银行也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但是相比更灵活的互联网渠道,银行显得先天不足,的确还需要加大投入,在这方面,中小银行反而显示出‘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上述大行个贷经理称。
中小银行分化
与大行个人消费贷款收缩相较而言,中小银行却在猛然发力。
32家A股上市银行中,光大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在2018年表现都很迅猛,均突破千亿大关,光大银行由2017年末的361.66亿增加到2018年末的1254.25亿;上海银行692.53亿增加到1574.76亿,实现翻倍;江苏银行从584.80亿增加到1056.46亿,几近翻倍;宁波银行由873.01亿增加到1149.75亿。
拉长时间看五年个人消费贷款发展,上海银行实现平稳快速增长:2015年个人消费贷款在个贷中占比13.96%,2016年占比 23.23%,2017年到达 39.29%,2018年个人消费贷款占比56.89%,较上年提高了17.1个百分点,占据了个人贷款的大头。
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突飞猛进或许与其科技布局有关。2018年年报显示,上海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余额1095.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7.55%。“应用大数据风险管理模型进行自动消费贷款授信,在线消费贷款审批日处理峰值同比提升5倍。”
近年来华夏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增长也可圈可点:2018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104.83亿元,比上年增加363.98亿元,增长20.9%;2017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740.84亿元,比上年增加311.63亿元,增长21.81%;2016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29.21亿元,比上年增加 161.77亿元,增长 12.76%。
从年报中可以看出华夏银行布局消费金融的力度,其大力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推动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业务增长,开发上线“华夏e贷”网络贷款服务。
相比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的增长,前几年发展较快的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8年民生银行消费信贷4177.0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80.45亿元;中信银行消费贷款余额2038.53,比上年末下降226.92亿元。
另外,杭州银行、青岛银行、西安银行、紫金银行等中小银行也有不同规模的增加。
不过,另外一些中小银行如江阴银行、张家港行、郑州银行、青岛农商行、常熟银行、成都银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央行公布的3月份金融数据显示,3月住户部门新增短期贷款429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住户部门新增短期贷款以个人消费性贷款为主。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分析称,3月住户部门短期贷款大超预期,一是由于2月住户部门短期贷款下降较多,超过预期,部分2月的贷款需求有后移;二是由于银行进行零售业务转型,与此同时,中小银行与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使得消费贷渗透率大幅提升。
推 荐 阅 读
洞察变化的商业世界
曼昆下课
市场不需要廉价的道歉 警惕康美药业示范效应传导至科创板
当代青年们,还记得百年前的《新青年》吗?
经 济 观 察 报 ∣理性 建设性
站长声明:本文《[个人消费贷款]消费金融新江湖 | 银行消费贷二十载:大行整体收缩 光大、上海、江苏等中小银行猛进》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2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