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小能手网首页
  2. 创业贷款
国家反诈骗中心app下载

[新增贷款]银行新增巨额贷款的结构是否合理?你怎么看?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2019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刷新历史记录。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达16.81万亿,相比2018年全年增加13.71%,相比2009年全年增加12.3%(1月22日央行官网)。近几年,为配合今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2019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刷新历史记录。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达16.81万亿,相比2018年全年增加13.71%,相比2009年全年增加12.3%(1月22日央行官网)。

近几年,为配合今年中央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实现,央行实施稳健略显宽松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多次降准降息,释放了上万亿元市场流动性,为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提供了足够资金保障,也为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发挥了较大作用;同时也引导了社会资金平均利率下降,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创造了条件。这是近几年商业银行信贷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的真正动力,确实令人欣喜。

但如果对16.81万亿元新增信贷投放结构进行分析,就无法让人乐观,甚至不勉让人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担忧。因为16.81万亿元新增信贷主要投向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及批发零售业等四大信贷领域,房地产贷款占了差不多50%。从眼前短期利益看,这种信贷投向结构确实对拉动经济建设起到了立竿见影之功效,如交通运输业会对拉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规模稳定增长起到一定作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房地产业贷款增长有助于帮助房地产业去高库存化、度过产业严冬、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等起到了关键作用;且批发零售业信贷增长,丰富了消费品种、提高了消费品品质、满足了民众多种消费需求,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带动“双创”等起了一定作用。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且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也的确体现了服从并服务于中央政府经济稳增长政策要求。但从长远看,这种信贷结构却是不合理的,并会带来不少经济隐患。

首先,信贷资金过度流向个人按揭贷款和房地产业,对去房地产高库存化并不是好事。因为,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一旦解套,又会加剧新一轮买地和开发高潮,使房地产库存陷入“前清后增”恶性循环怪圈,这对改变我国经济对房地产业依赖性不利。

其次,信贷资金过度投向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虽然政府有禁令不让纯融资平台向银行举债,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级银行因资产配置荒会主动向政府投怀送抱,或迫于政府压力不得已向政府融资平台注资,会加剧新一轮政府债务膨胀,增加银行信贷风险,这种担心绝非杞人忧天。

再次,信贷资金过度投向批发零售业,虽可带动以服务业为特征的第三产业发展,但在无形中却消弱了对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企业信贷支持,会让中国制造业资金陷入更大资金瓶颈之中,会使中小民营制造业萎缩和加速衰亡进程,对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带来诸多障碍。

最后,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还有不少信贷源源不断“输血”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光伏等产能过剩产业,让中小微实体企业拥有信贷市场份额更加减少;而且这些企业借新还旧、“以贷还贷”,问题突出,对淘汰僵尸企业和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带来较大被动。且正是由于产能过剩滋生了对信贷过度需求,同时又由于信贷过度投放,进一步助长了产能过剩,并直接冲击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让银行陷入了两难尴尬困局。

显然,我国银行业仅保持庞大的信贷增长规模还远远不够,应把重点放在优化信贷结构、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上,最终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由此,信贷投放除兼顾原有四个领域产业之外,要做适当调整:一要向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倾斜,以全面挽救我国民营制造业衰败命运,并推动“双创”经济战略有效实施;二要向高科技新型产业领域倾斜,以开辟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为转型奠定基础;三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农业倾斜,以推动“三农”发展,为经济增长夯实基础;四要向文化旅游产业倾斜,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为改善民众生活注入活力。

站长声明:本文《[新增贷款]银行新增巨额贷款的结构是否合理?你怎么看?》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27496.html

联系我们

QQ:78298281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8298281@QQ.com

工作时间:9:00-23:30,节假日无休

鲁ICP备202300128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