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小额信用贷款]可怕!大学生“校园贷”1.3万背债100余万,高校该出手了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联合治理下,不良“校园贷”得到了一定程度治理。但严防严治下,部分不法机构在暴利诱惑下铤而走险,仍有一些学生上当受骗,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不少大学生入坑“校园贷”大学生陷入“校园贷”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2018年,天津数百名大学生落入变相培训贷连环坑,兼职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联合治理下,不良“校园贷”得到了一定程度治理。但严防严治下,部分不法机构在暴利诱惑下铤而走险,仍有一些学生上当受骗,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不少大学生入坑“校园贷”
大学生陷入“校园贷”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
● 2018年,天津数百名大学生落入变相培训贷连环坑,兼职福利变贷款骗局。有大学生上了3次课,学费加利息高达1.51万多元,还有学生听了一堂课,背上了7200元分期贷款,因为有一个月没及时凑齐钱还款,逾期40多天的各种罚金高达6000多元。
● 某高校在校生想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向贷款公司借贷1.3万元,两年时间不到,欠款利滚利竟累积到100余万元,翻了近100倍。
● 有部分网络借贷平台变身,为逃避制度监管将小额现金贷款业务伪装成“回租贷”,名为租赁,实为借贷。平台要求学生提供手机账户信息,以便远程掌握手机储存信息。平台通过类似此种模式变相向大学生发放高利息“现金贷”,最终可能会使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
……
去年9月,教育部明确要求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多家“校园贷”平台退出“校园贷”市场。
然而,“校园贷”并未就此消失,因为部分网络借贷平台为逃避监管,“美容贷”“回租贷”“培训贷”等变种“校园贷”,身披“马甲”,套路颇深,依然让不少大学生陷入其中。
遏制“非法校园贷”,各方有行动
2016年,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通过开设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掌握逾期滞纳金、违约金、单利与复利等基本金融常识。切实增强学生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2017年,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杜绝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培训、求职、职业指导等名义,捆绑推荐信贷服务。
除了相关文件的发布,还有不少开展的行动打击了“校园贷”:
教育部开通不良“校园贷”举报通道
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教育部、公安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对不良“校园贷”机构进行严厉打击。为及时准确掌握相关线索,教育部在“中国学生资助”公众号开通“不良‘校园贷’举报通道”,向广大师生、家长征集不良“校园贷”线索。希望广大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准确提供线索信息。对举报线索,教育部将严格保密。
湖北向全省大学生投放了100亿消费贷
湖北银保监局日前表示,为引导大学生防范及远离“非法校园贷”,将向全省大学生投放80亿元至100亿元官方消费信贷,力争每个学生消费贷款5000元左右标准,满足大学生正常消费信贷需求。湖北银保监局强调,始终维持强大的宣传声势,着力营造防范和打击“非法校园贷”的良好氛围;始终紧盯网贷风险的严峻形势,有力遏制了“非法校园贷”的高发势头。
“校园贷”暴露大学生财务管理问题
教育部在去年9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8年秋季开学前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有关情况。在发布会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马建斌副主任表示:“这两年媒体报道出来,因为所谓的‘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根据我们调查,没有一例是因为在校交不起学费、没有生活费的原因去贷款的,而更多的原因是盲目的超前消费,还有一些是其他个人的因素。”这其实暴露了当代大学生金融素养与财务管理问题。
麦可思数据显示,在2018级新生中,有21%的本科生和26%的高职高专生遇到了经济问题。而此前,麦可思还曾对大学生消费理财的情况进行研究,数据显示,24%的大学生偶尔生活费不够用,7%经常不够用。对该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38%的大学生不会对生活费的使用进行计划和安排。当生活费无法满足开销时,51%的大学生选择放弃消费,而其他人会选择“向父母求助”(24%)、“先消费后付款”(20%)、“向朋友借钱”(5%)的形式满足消费需求。
另外,浦发银行2017年发布的《大学生金融知识及消费习惯调研报告》显示,在使用过信用贷款产品的学生中,有近10%的学生未还清贷款超过10000元,另有33%的学生选择“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从其他平台借钱还款。
面对当下对一些不良网贷平台缺乏监管和整治以及部分学生有着较强消费需求但对财务危机缺乏敏感性、没有正确的理财观念的问题,高校该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直面大学生的财务问题,培养他们对财务的敏感性呢?
高校帮助学生应对财务问题
在进入大学前,多数学生从未有过独自的理财经历,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办公室首先担当起了“理财导师”的角色。
该办公室于2017年入学季发布了10条学生理财管理指南并发送至新生邮箱,包括“如何保护你的身份信息”:防止银行诈骗,新生需留意身份欺诈不仅仅发生在网上。
特别是如果住在合租的房子里,不要把银行对账单之类的东西乱放。“经常关注自己的财务状况”:定期查看你的银行账户,计划一下日常账单,等等。
新生在收到这些建议时还未入学,他们可根据指南提前办理银行账户,规划资金管理方案。
为了帮助学生应对财务问题,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在其网站上设置了“学生资助”专栏,该栏目下分别设置了“充分利用你的金钱”“找寻赚钱机会”“大学学费”“金钱消费的A-Z条建议”四个入口,并对每个入口里的内容进行细分。
比如在“找寻赚钱机会”下,把兼职机会按本科生、研究生和国际生来划分,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加精准定位适合自己的兼职。学生通过官网注册,在线收取所挣报酬,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自身利益,避免掉入社会上不良分子的圈套。
在“金钱消费的A-Z条建议下”,曼彻斯特大学列举了许多大学生财务相关的常识,比如怎样减少账务,如何开通银行账户,陷入债务该向谁求助等问题,即使是理财小白,也能通过这些详细解释填补理财知识。
英国联合学生会向学生提出忠告:问题越早说出,就能越早解决。许多学校或者规模较大的学生会都有咨询中心,中心的老师在解决学生问题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不会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学生大可放心地说出问题。
大学生应该做好金融知识储备,这对他们非常重要。而高校可以通过各项措施帮助大学生管理财务,填补金融空白,避免大学生进入“校园贷”的圈套。
站长声明:本文《[个人小额信用贷款]可怕!大学生“校园贷”1.3万背债100余万,高校该出手了》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26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