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小能手网首页
  2. 创业贷款
国家反诈骗中心app下载

[哈尔滨贷款]悠游哈尔滨,冷眼看洋街

孬张站在松花江上东北之冷,南方人脑海里的印象只是央视天气预报数据。己亥初冬季节,我穿着羽绒服首次置身哈尔滨。拎着两梱书出机场时没觉得有多冷,可在候车区等车才五六分钟后,麻烦来了:冷风扑面,刀似地扎人;鼻孔出气呈雾状,鼻涕禁不住往外流了;未戴手套的双手发僵发

孬张站在松花江上

东北之冷,南方人脑海里的印象只是央视天气预报数据。己亥初冬季节,我穿着羽绒服首次置身哈尔滨。拎着两梱书出机场时没觉得有多冷,可在候车区等车才五六分钟后,麻烦来了:冷风扑面,刀似地扎人;鼻孔出气呈雾状,鼻涕禁不住往外流了;未戴手套的双手发僵发硬,外露的两只耳朵冻得生疼生疼起来;裹着毛裤的双腿开始哆嗦,旅游鞋里脚指头好像不是自己的了。倘若接站车再晩一会儿,我们一群南方人非个个冻病不行。

摄氏零下近30度,哈尔滨赠予之冷遇,令人印象深刻。

屋里屋外两重天。进入宾馆,温差太大,全身一会儿就开始发烧了,赶紧脫衣服。房间内温度不可调节,晩上睡觉感觉热的不行,只好将双层窗子拉开一条缝儿,请冷空气在室内中和。 在楼里看街,看房子,满眼新奇:街宽,道阔,每幢楼房间距甚大,均很墩厚,这与我熟识的南方小巧玲珑的街景大相径庭。 在窗口看店面,看人流,同样感觉异样:店面门睑宽大,街上的行人和出入店铺的顾客均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行走缓慢宛若“笨熊” 。 我笑了:这一切,都是天气闹的。

当地人告诉我:哈尔滨的冬天,家里只穿秋装,甚至单衣,出门就得层层包裏。这时节,家家都不用冰箱了,买的肉呀菜呀什么的,搁外屋阳台即冻上了,用时取就是了。 “不去松花江上站一站,等于没来东北;不到中央大街走一走,等于没来哈尔滨”。为再一次真切体验哈尔滨的“冷”, 我独自逛了一趟被誉为中国第一步行街的“中央大街”。

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全副武装出门打的,经火车站去了那个昔日只见过图片的神秘地带——

全长逾一公里,宽约20米的中央大街,南起经纬街,北至松花江防洪纪念塔。放眼望去,这条街的建筑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有欧式常见的16世纪文艺复兴式,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18世纪折衷主义建筑,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建筑。毫无疑问,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精华,使其成为了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怪怪人们将其同伦敦的摄政王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柏林的菩提树大街、东京的银座大街、上海的外滩和天津的维多利亚大街相提并论。

据了解,中央大街始建于1896年。1898年6月,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同年秋季,山东、河北数千名筑路劳工落脚在今天的中央大街一带。他们垒泥为墙,束草为棚。于是这条街就有了她最初最形象的名字—-中国大街。在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之前,哈尔滨的所需货物基本都是经松花江水路运来的。中国大街的通江口(今防洪纪念塔江段)就是当年的码头。1904-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使哈尔滨成为俄军的后方基地。庞大的军用品需求,客观上带动了哈尔滨的初步繁荣,也带动了中国大街的经济和建筑的发展。

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将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文革”岁月,这条街被改称“反修大街”,1976年又恢复为中央大街。

试想,俄国人统治哈尔滨20年,不论是建筑风格还是经济格局,这条街路受西方列強影响势成定局:

属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之今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原址,乃建于1917年的协和银行,捷克人开办的巴甲皮鞋店亦在其间。

欧式风貌之东风百货商店原址,是1932年由5家俄商开办的门市小店。

1912年,德国西门子洋行曾在这条街设立分行,经营电料和电器。

1930年,瑞典人开办的商会原址,也在这条街上。

中央大街,最令人注目的建筑要数马迭尔宾馆了。它建于1906年,其造型美观,装饰华丽,属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路易十四世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享有东方“凡尔赛宫”之美誉。该宾馆室内设备齐全,装修华丽,还设有欧洲宫廷式中小型会议室。具有传奇色彩的是挂在一楼楼梯缓台间墙上的一幅画。它是俄国宫廷画家“老巴代夫”的作品,取材于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的《神曲》。该画表现了在天使的帮助下,山神救出了被爬虫和魔鬼囚禁的美丽少女,经过地狱磨难的少女正要升入天堂的场面。

马迭尔宾馆对面的华梅西餐厅,名气很大,最早的主人是俄国老板,原名叫“马尔斯餐厅”。

如今之教育书店,它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洋行,是哈尔滨市最大的巴洛克式建筑,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它富丽堂皇,新奇变幻,线条自由,对比强烈。它的入口上方镶嵌着一男一女两尊人体雕像。它们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两个擎天神,男的叫亚特拉斯,女的叫加里亚切德。

与教育书店相对的建筑是道里秋林商店。建于1919年。建筑物主体三层,各层间以腰线分割,自上而下窗口逐渐缩小,凸显其典型的新艺术运动建筑特色。

除了建筑,这里很值得一说的便是路面了。

据说最初的中国大街有些地段翻浆严重。每逢春夏之交,路面像海绵一般,年年返工,年年翻浆。一位僧人出奇招,将数千根圆木削尖,一排排地钉进翻浆段再敷以碎石,铺上黄沙,一举解难。1924年,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并监工,为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块。当时街面的宽度为10沙绳(俄度量单位:1沙绳等于2.134米),也就是今天中央大街的宽度为21.34米。方块石为花岗岩,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巧密实,光亮耀眼。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鲜有所见。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1美元,可谓寸石寸金。据说,这样的方石块至少还能磨上二百年。

毋庸置疑,中央大街是座欧式建筑博物馆,这里70多座风格各异的建筑充满了异国情调。人们欣赏它,称之为“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

实话实说,用照相机在中央大街取景,我的手冻得生疼。每照一两张,赶紧就把手放进衣袋里焐起来,待稍有知觉再行拍照。这其间,因了身冷,更因了心冷啊!

身冷,是缘于松花江封冻,我真实地站立在冰上,看见制冰雕的作业车已开始在江上采冰了。

心冷,是缘于许多人将中央大街视作了“哈尔滨的名片”。

洋街尽头:松花江防洪纪念塔

实话实说,一路行走在中央大街,尽管是冷眼相向,冷静观察,它于古色古香中透出的绮丽与美感,是震摄心灵的。它那一幢幢真实的存在,却又似一枚枚尖刀,深深刺痛了我的灵魂——为民族,更为曾饱受外辱的哈尔滨。

中央大街,曾经多少年都是异族和外国人的“乐园”, 难道还不够么?

中央大街,实实在在是凝聚民族血泪充满中国人屈辱的“奇形怪胎” 呀,哈尔滨人,你们为之骄傲并将其视作城市名片,所谓何来?!

#唤醒好春光#

#我眼中的春光#

#在家云旅游#

站长声明:本文《[哈尔滨贷款]悠游哈尔滨,冷眼看洋街》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23718.html

联系我们

QQ:78298281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8298281@QQ.com

工作时间:9:00-23:30,节假日无休

鲁ICP备202300128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