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小能手网首页
  2. 创业贷款
国家反诈骗中心app下载

[信用社贷款]“天量社融”背后银行信贷调查:“开门红”效应难言回暖

1月社融创天量: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有人惊呼,拐点是否已来?从结构来看,新增贷款中的主力是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中长期贷款也有企稳回升迹象。具体来说,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5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

1月社融创天量: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有人惊呼,拐点是否已来?

从结构来看,新增贷款中的主力是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中长期贷款也有企稳回升迹象。具体来说,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5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1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元。

对于这样的数据,有分析认为是去年下半年宽货币到宽信用的政策支撑在起作用,企业回暖可期。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访问了数位基层一线信贷员,结果显示企业基本面依旧难言改善,本次社融“爆发”更多是季节性因素,从宽货币到宽信用并非一日之功。

打了“肾上腺素”的短期贷款

根据天风证券研究所计算,新增信贷的中长期贷款比例没有明显下降,但企业短期限贷款比例上升21%。

这从信贷员的微观角度可以得到部分解读:1月接近年末,春节前企业急需用钱,贷款和票据贴现的需求都有所上升,再加上部分银行“开门红”的冲量要求,拉高短期贷款总量。

“今年乡镇企业特别缺钱,”一位常年在华东地区乡镇工作的国有大行某支行信贷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年底了大部分企业贷款还是用于周转的,年末是用钱最高峰,欠了一年的货款要在年底结清,还有雇员的年终奖要发放。去年实体经济的效益较差,大部分企业成本收不回,年底都需要向银行贷款。”

而一位华东农商行的信贷员坦言,1月发放的很多企业贷款,其实是去年压在手里没放款的,留在1月发放可以算作新一年的增长量,也是为了满足银行1月至3月“开门红”的需求,对自己的绩效也有帮助。

“每年1月都是各家银行争抢投放的时段,今年表内额度确实比去年有所宽松。另外,表内承接表外融资也有一定的比例,推高了1月社融数据。”一位股份制银行在上海的区域公司金融总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银行态度分化

但即便有两增两控的监管要求,不少银行在此刻出现了“惜贷”现象,风控标准并没有放松。

上述大行信贷员称,他们支行对企业只做抵押贷,不做信用贷,而且要在抵押物充分的条件之上要求企业的信用好、流水足够,满足条件的乡镇企业相较于去年并没有增多。

而一位华东省会城市的城商行信贷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家银行1月对政府平台类企业放款照旧,但是对很多民企较为谨慎,压到了年后放款,“怕的是企业拿到钱,年后就跑路,又多一笔坏账。”这位信贷员坦言,城商行不比四大行存量多,即使有不良也能消化。

与此同时,银行对企业贷款的态度分化,有些银行的风控稍微宽松些,也成了中小企业的求助对象。

“很多企业没有从我们银行贷到钱,就转向了一些总行不在当地的小银行,或者信用社,走信用贷流程,只需要营业执照和流水。信用贷利率高,但部分企业实在是太缺钱了,咬咬牙也就接受了。”上述国有大行信贷员称,“这些银行或信用社也不是‘做慈善’,主要是为了扩大贷款基数,日后可以降低坏账率,这也助推了1月贷款的新高。但是年前这一波贷款风险高于12月之前的贷款,也高于春节后的贷款,毕竟是急于周转借的款,藏了不少雷,不知道未来坏账是不是反而拖累这些金融机构原本的不良率。”

不仅仅对风控的态度分化,定价也是分化的。多数银行融资成本有所下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农业银行在一些地区的支行的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经低至年化4.35%,甚至低于市面上很多银行理财产品。而另一家国有大行总行公司金融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小微贷款年化利率已经下降到4.7%以下。在他看来,是一些小银行、信用社、小贷公司贷款利率高达10%以上,造成总体融资偏贵的印象。

回暖尚需时日

从中小企业是否回暖的角度看,信贷员们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他们认为,除了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和高新企业,大部分企业还是处于低迷期。从放款来看,呈现“饱的饱死,饿的饿死”的吊诡情形。

“央行降准后市场上钱很多,现在是资质好的企业不要贷款,差的企业根本贷不到。”上述农商行信贷员说。

上述大行信贷员则称,即便贷款真正落地,对小微企业有多大帮助也不太现实,“现在都是帮助企业苟延残喘,只有等实体经济上去了才行。”

上述国有大行公司金融负责人表示,即便企业贷款有所上升,还有两个隐忧。一是企业自身资金使用水平堪忧,财务制度有待健全,过度依赖高杠杆进行多元化投资,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风险抵御能力下降。走访过的很多企业,张口就谈涉足的金融板块,而非自己的产品如何创新升级。二是银行利率过低,恐怕未来的积极性不够,长远来看,利率与风险匹配是金融可持续的必要条件,利率定价并不是越低越好。

站长声明:本文《[信用社贷款]“天量社融”背后银行信贷调查:“开门红”效应难言回暖》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20117.html

联系我们

QQ:78298281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8298281@QQ.com

工作时间:9:00-23:30,节假日无休

鲁ICP备202300128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