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产业发展——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斯里兰卡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案例
类型:国际合作—农业发展关键词:斯里兰卡;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农业发展摘要农业是斯里兰卡经济和就业方面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受到内战、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农业发展面临旱涝交替、水资源和电力设施分布不均等问题,当地农民因此一直饱受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生产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农业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斯里兰卡政府实施
类 型:国际合作—农业发展
关键词:斯里兰卡;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农业发展
摘 要
农业是斯里兰卡经济和就业方面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受到内战、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农业发展面临旱涝交替、水资源和电力设施分布不均等问题,当地农民因此一直饱受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生产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农业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斯里兰卡政府实施了该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由于受长期内战、施工地质条件复杂、融资渠道单一等因素影响,该项目迟迟无法开工。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以市场化手段构建融资机制,通过与政府、企业合作,支持该项目的实施,为提高斯里兰卡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中斯减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其有以下三点成功经验:第一,制定规划,通过中斯扶贫规划对接引领扶贫事业发展;第二,银行与政府合作,将银行的融资优势与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有效结合;第三,银行与企业合作,强强联合加快推动项目实施。
背 景
斯里兰卡于2009年5月结束了长达30年的内战,国内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发展严重滞后。斯里兰卡紧邻赤道,属热带季风性气候,时常发生极端干旱和洪涝灾害。斯里兰卡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较集中于西南部地区,而中部、北部省和东部省提供不了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充足的饮用水。另外,由于受到内战影响,斯里兰卡电力设施分布严重不均,东北部电力短缺。农业是斯里兰卡经济和就业方面的主导产业,上述因素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农业发展。
斯里兰卡地表水量地区分布图
斯里兰卡地表水量地区分布图
为加快国家战后重建、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斯里兰卡政府实施了该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项目地处斯里兰卡中部省东北部,该地既是原内战的冲突地区,也是受季风影响的干湿分明、缺乏灌溉用水和饮用水的旱区。国家开发银行抓住斯里兰卡政府的这一热点工程,以市场化手段构建融资机制,项目具体实施由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负责。
项 目 实 施
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联通斯里兰卡中北部地区,利用较大的库容将雨季的贮水调节到旱季使用,中部的水调节到北部使用,可以彻底改变中部省靠天吃饭的原始农业状态。该项目通过修建服务于灌溉、给水和发电的多功能大坝提高农业生产率,提供安全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提高当地居民用电质量和稳定性,以及改善严重干旱地区的地方居民生活,并扩建北部主要省份的灌溉系统。国家开发银行通过与斯里兰卡政府、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合作,帮助斯里兰卡成功实施该项目,有效支持了其恢复重建和社会、经济、农业的发展。
项目包括灌溉、给水和总装机为25兆瓦发电的多功能建筑物,由主坝、副坝、发电厂房、灌溉取水及渠道、输电线路等工程组成。斯里兰卡莫拉格哈坎达灌主坝坝顶长470.61米,最大坝高58.7米,副坝坝顶长375.43米,最大坝高63.5米,库容为5.2亿立方米。
项目建成前
项目建成后
1. 银行与政府合作,提前制定规划,将项目纳入双方合作计划
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与斯里兰卡财经计划部(现更名为“斯财政与经济事务部”)就开展国民经济综合、城市、旅游、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规划咨询合作达成共识,并签署《规划咨询合作框架协议》。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家开发银行向斯方提出了“加大对东北部干燥地区农业水利灌溉系统的重建、改造和新建的投入”的建议,并在规划报告中将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纳入了合作提议中,奠定了国家开发银行与斯政府的良好合作关系。2012年国家开发银行正式向斯政府提交《斯里兰卡国别规划报告》,帮助斯里兰卡谋划交通、水利、旅游等重大产业布局,并融资推动规划项目转化和实施。
2. 银行发挥大额中长期贷款的优势,落实融资需求
斯里兰卡政府从2001年就开始对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但由于受内战持续、施工地质条件复杂、融资渠道单一等因素影响,项目迟迟无法开工,斯政府融资需求迫切。项目总投资为2.52亿美元,融资需求为2.14亿美元。 国家开发银行充分发挥其大额中长期贷款的优势,以市场化手段构建融资机制,积极推进项目开发评审。项目由斯里兰卡政府作为直接借款人,依托斯主权信用进行授信,国家开发银行在2012年仅半年的时间内实现贷款承诺、合同签订和贷款发放,及时响应斯政府迫切融资的需求。
3. 银行与工程承建企业合作,共同推动项目落实
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迟迟未能落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目所处地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项目承建商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是跨国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具备水利灌溉领域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项目于2012年7月开工建设,2017年1月下闸蓄水,2017年6月首台机组发电,2017年7月工程完工,2018年1月正式移交。 国家开发银行将资金优势与承建商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相结合,通过银行与企业的共同合作,最终推动项目落地和顺利建成。
项目航拍图
成 效
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给斯里兰卡带来各种直接和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农业、发电、居民就业、内陆渔业以及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供应是受益的关键领域。这些效益都能够帮助斯里兰卡有效减贫。
1. 解决灌溉及生活用水问题,带动农、渔产业发展
斯里兰卡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成为向下游中部省和东部省供应灌溉及饮用水的水利枢纽,解决下游大片区域的用水问题,并提高下游区域汛期防洪能力。 该项目可为约占整个斯里兰卡24%产量的水稻种植区提供稳定、充足的灌溉水源,让稻米产量提高81%,达到10.9万吨。此外带动渔业发展,水库将年产鱼4700吨,增加年收入2.94亿卢比(167万美元)。斯政府通过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向贾夫纳30万人口和基里诺奇5万人口提供饮用水。另外项目可满足安置区内约1000个小型水箱供水。
2. 提供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80%的员工来自当地,数千当地民众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得到了技能培训,施工区域周围的建材市场也因工程需求而蓬勃发展。 项目从2012开始实施,当时当地平均月薪为2万卢比(149美元),而目前在当地雇佣一个普通工人月薪至少为4万卢比(227美元),雇佣一个司机至少5万卢比(284美元),雇佣一个成熟技术工人要10万卢比(568美元)。施工高峰期雇佣当地工人2000余人,总共雇佣当地工人1万多人次。 另外,项目开始时,当地员工每天都是乘坐公共汽车上下班;2014年至2015年项目中期,大部分当地员工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崭新摩托车;2016年至2017年项目尾期,有员工已购买了私家车,可以开车上下班。
3. 节省当地用电费用
项目以25兆瓦的装机容量支持国家电力建设,相比当地的燃油发电站,25兆瓦水电站年发电量为该地区每年节省开支24.9亿卢比(1414万美元)。
真实故事 班塔拉(具体居住地为斯里兰卡中部省莫拉格哈坎达村)是水库搬迁户。他是中方一家承建企业的司机,来公司已经5年。 班塔拉以前与父母姐妹和哥哥一起挤住在一个100平米左右的泥土搭建的房子里。当时政府给了他约为185万卢比(1.38万美元)搬迁赔偿款,但这笔钱远不够建房。 在中水十四局工作以后,班塔拉5年间他用积攒的工资建造了一座价值约为400万卢比(2.6万美元)的新房。新建房200余平米,两室一厅一厨,显得非常宽敞,客厅里有电视电话和沙发,显得很现代和时尚。在库区时只有一个旧摩托,现在拥有两部新摩托车。当时库区用电断断续续,一天最多有一半时间有电,没有电话和网络。现在24小时供电还有了电话和网络。 班塔拉表示,目前他不但还上了积欠很久的债务,自己账户上还有了些小钱,这个工程改变了他的命运,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生活。”
经 验 与 启 示
1. 制定规划,通过中斯扶贫规划对接引领扶贫事业发展
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与斯里兰卡财经计划部开展在国民经济综合、城市、旅游、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规划咨询,明确了“加大对东北部干燥地区农业水利灌溉系统的重建、改造和新建的投入”的总体战略方向,为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开展了先期的可行性研究,奠定了后续加快推进落实融资工作的基础。对于其他的扶贫领域和项目,建议可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的研究规划能力,加强中斯扶贫领域的融智融资合作以及规划对接,发挥开发性金融在中国减贫领域的成功经验优势,如棚改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减贫等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为斯里兰卡提供扶贫减贫规划咨询,为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2. 银行与政府合作,将银行的融资优势与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有效结合
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家开发银行发挥了在基础设施扶贫领域丰富的实施经验和能够及时提供大额长期资金的优势,并与斯里兰卡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当地民众发展民生的迫切愿望充分有机结合。一方面,斯政府全力协调项目环评、征地拆迁、移民安置、融资审批、商法谈判等事项,斯民众也在项目前期推动和后续落实过程中全力配合,这为国家开发银行快速响应落实融资营造了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凭借着在基础设施扶贫领域丰富的实施经验,仅用时半年即实现贷款承诺、合同签订和贷款发放,也赢得了斯政府和民众的信任、认可和默契配合。
3. 银行与企业合作,强强联合加快推动项目实施
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的承建商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是跨国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在国内外具备水利工程领域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一方面,承建商通过精心勘测和设计,克服了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在坝体设计、施工标准等方面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了一套完备可行的方案,但因融资迟迟未能落实,承受着施工成本上涨、工期被迫延迟的风险;另一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及时、大额的融资方案解除了斯政府和承建商对资金的后顾之忧,通过银企合作为项目顺利落地和早日建成保驾护航。从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看到,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资金优势与工程企业的施工技术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对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和建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本文摘选自“南南合作减贫案例库”,本案例由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提交,入选“首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案例”。
END
站长声明:本文《[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产业发展——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斯里兰卡莫拉格哈坎达灌溉项目案例》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1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