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小额信用贷款]《现代金融导刊》 | 疫情之下首都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鉴于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疫情严重程度、政府管控措施等存在差异,疫情对不同地区的负面影响也具有异质性特点。本文以北京地区为切入点,分析北京实体经济遭受冲击的特点,并为首都金融业如何在疫情下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未来的政策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摘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鉴于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疫情严重程度、政府管控措施等存在差异,疫情对不同地区的负面影响也具有异质性特点。本文以北京地区为切入点,分析北京实体经济遭受冲击的特点,并为首都金融业如何在疫情下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未来的政策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新冠疫情;疫情冲击;金融业;北京;实体经济发展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成为引发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黑天鹅”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短期影响较大,而这种影响是具有地区非对称性的,不同地区,根据经济产业特点、疫情严重程度、政府应对措施的差异性,承受的经济冲击具有异质性。本文聚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经济金融产业特点,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市经济的影响,并为金融业如何在疫情下支持首都实体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寻找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地方金融支持的最优解。
新冠肺炎疫情对首都经济的影响分析
从全国经济先行指标PMI数据来看,我国2月份制造业PMI从50.0跌至35.7,非制造业PMI从54.1下降至29.6,为2005年公布数据以来新低。从环比降幅来看,非制造业受到疫情的冲击大于制造业,住宿、餐饮、航空运输、房屋建筑、铁路运输、道路运输等环比降幅在35以上。根据PMI分项数据,疫情对供需两侧均造成了冲击:需求方面,新订单指数从51.2降至29.3,需求疲弱;供给方面,生产指数从54.4降至27.8,采购指数从51.3降至29.3,进口指数从49.9降至31.9,企业生产活动低迷。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36.3、35.5、34.1,降幅分别为14.3、15.9、13.1,大中型企业情况相对较好,但降幅更大。需要注意的是,大型企业复工复产进度比中小企业快,上游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比下游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快,预计大型企业受疫情冲击影响小于中小企业。下文将结合北京市经济产业结构特点进行影响分析。
(一)对首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18年北京市三次产业比例为0.3∶16.2∶83.5,服务业占比超过80%,远超同期国家平均水平53.9%。根据图1,金融业是北京市服务业的支柱,占GDP比重超过18%;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疫情通过居民消费渠道,短期内对第三产业的需求侧形成挤压,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服务业将受到巨大负面影响,如批发零售、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Fan,2003)。旅游业方面,根据美团平台大数据及调查问卷结果,2020年春节假期北京市门票度假七天订单量环比前一周大幅下降94.9%。餐饮行业,2020年春节假期餐饮堂食订单量环比前一周下降89.3%,远远超过2019年同期的降幅(33.7%),外卖订单量环比前一周也下降78.7%,高于2019年同期的降幅(63.2%)。住宿业订单量明显减少且退订率大幅上升,1月20日~30日的日均退订率约相当于平时的5倍。零售方面,北京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专卖店等线下门店关停或经营惨淡。文体休闲产业方面,201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9.6%,居全国首位,而疫情期间大量休闲娱乐场所如电影院、KTV暂停营业,剧院等演出停办,营业性演出场所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疫情给首都文化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二)对首都市场主体经营状况的影响
从市场主体结构来看,2018年北京市规模以上中小微型企业共计31959个,其中小型和微型企业占比分别为52%和20.7%(划分标准依据国家统计局印发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年创造利润4741.1亿元,年增加值8203.6亿元,吸收了323.1万人就业。北京市中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工业、批发和零售、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文体休闲业和金融业等领域。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疫情期间生产和营业暂停,收入和现金流中断,返工返岗延迟,可能导致订单合同违约,但是房租、工资、利息等刚性费用支出巨大,收入减少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易使中小微企业陷入资金周转困局,部分体量较小、资本积累不足、技术含量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同时,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纵向及横向传导,引发局部性危机(Mckibbin & Sidorenko,2006)。在区域分布上,北京市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海淀、朝阳、丰台等地区,而朝阳区和海淀区是北京市确诊病例最多的区域,疫情快速爆发地与中小企业聚集地有较大的重合度。这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形成了障碍,进一步加剧其经营困难问题。
(三)对首都外向型经济的影响
北京市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外贸出口、外商投资、国际旅游等受到的冲击将进一步放大疫情对本地经济的影响。外贸方面,疫情对进口的影响小于出口,北京市货物贸易以进口为主,受影响较小,但是服务贸易占比居全国前列,会受到显著冲击。2018年,旅行服务、运输服务和建筑业服务三者加起来占全市服务贸易总额的60.5%。在疫情之下,由于部分经济体对人员流动采取的限制性政策,导致以上三个领域受影响最大,尤其是建筑服务领域占全市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1%,将对北京市服务贸易出口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外资方面,北京市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总数为2232家,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5.84%;截至2019年底,共有133家外资跨国公司在京设立了地区总部,主要集中在朝阳区。鉴于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大流行”的评估决定,在京外资企业的增量投资将加剧2019年同比放缓的趋势。因为:第一,供应链条面临临时断裂风险,外资企业从外资收益率角度出发,出现暂缓投资或撤离投资的倾向(Adam,2019);第二,受到开工延迟的影响,在京外资企业境外订单违约率提高,受损失较大;第三,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香港、韩国和美国是北京市主要外商投资来源地,而近期韩国疫情尚未根本扭转,美国疫情日益严峻,国外资本投资的风险偏好将降低。
(四)对首都金融产业的影响
金融业已经成为北京市第一支柱产业,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168个,从业人员19.35万人;保险机构696个,从业人员20.86万人;证券市场交易额达911465.7亿元,股权投资活跃度居全国首位,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对于北京市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关键作用。疫情发生后,实体经济整体疲软叠加政策指导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的双重作用,北京市金融行业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包括线下经营业绩下滑、信贷违约压力增大、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和资本补充需求迫切等问题。从金融市场形势来看,全球股市进入重新定价、回调期,预计全球股市的调整幅度可能达到20%至25%,其中美股回调已经开启,金融市场的动荡将加剧蔓延,这也加大了北京市场主体资本市场融资的难度和风险。债市短期内将维持低位运行,大宗商品需求遇冷、价格整体下滑。存续信托项目的潜在风险上升,尤其是与房地产、小微金融等重点领域有关的信托项目,导致信托公司面临不能对委托人及时兑付的风险。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受到交通管制、居家隔离以及弹性办公等管控措施的影响,短期内交易量下降,业绩尤其是权益类投资业绩增速会延续2019年回落态势,导致北京地区股权投资市场持续在低位运行状态,影响证券业修复进程。
北京多家“老字号”转变经营方式,推出“便民菜摊”应对疫情 (图片/图虫创意)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应对疫情冲击的对策建议
疫情发生以来,首都金融业快速响应,积极抗“疫”,助力实体经济渡过难关。2020年2月29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的意见》,进一步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切实减少疫情影响,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由于新冠疫情境外输入情况加剧,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仍然紧张,相较于其他省市更为严格,客观上对实体经济修复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金融业在自身平稳发展的前提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加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
(一)发展“无接触金融”业态和模式
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积极优化服务制度和流程,对服务渠道、平台、内容进行数字化再造,提升“非接触式”金融服务的适应性。持续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与场景,加大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银行等自助服务途径的资源投入与整合力度,进一步开发探索“零接触存款”“零接触贷款”等业务,尤其是提升“零接触零售金融业务”的开展能力。梳理好企业复工复产和业务订单等情况,以及存量信贷业务的行业分布、企业规模、经营现状、过往贷款记录和贷款余额等情况,形成详细、系统的信贷风险预判数据台账,进行信贷风险建模,为贷后管理、争取央行再贷款资源和优惠政策,提供第一手的决策依据。保险机构则要加强科技赋能“无接触”保险服务,探索视频查勘平台的操作规则,完善线上理赔服务流程和风控制度,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倒逼行业理赔服务模式的深刻转型。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金融业务,拓展金融服务深度在线化模式。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构建多层次普惠金融生态系统,促进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的配合。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地方金融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如:适当降低小额贷款和小额再贷款利率,降低政策性担保收费;适当延期或展期1~3个月、免除1~3个月罚息;免除再担保费;免除不超过6个月的融资租赁租金利息和租金罚息;免除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费用;放宽优秀小贷公司杠杆率;发挥商业保理公司作用等。开辟市级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专属服务通道,整合疫情防控各项金融支持服务政策,为企业智能对接金融机构疫情期间推出的专项融资产品。统筹用好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代偿补偿资金等,在贷款贴息、应收账款融资、融资担保降费奖补和代偿补偿等方面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领域企业的支持。设立专门帮扶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复工防疫保险,对因法定传染病导致停工停产的企业可予以一定金额的赔付。聚焦受疫情影响大的文旅、餐饮、休闲等重点产业集群和外贸企业,积极推动大型龙头企业,联合金融机构采用预支货款、委托贷款等形式,以优惠利率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三)重点完善对文旅产业、科技服务产业和外向型企业的金融服务
针对文旅产业,基于北京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开展文化金融服务创新。提高首都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数量,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文化金融专属产品,构建差别化授信体系;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由市、区两级政府联合有关银行、保险机构共建文化产业信贷风险池,由政府部门、银行、保险公司按4∶4∶2的比例分摊不良资产风险;加速推进知识产权价值信用贷款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价值的信用增进作用。针对高新科技企业,采取“专项资金规模、专列支持重点、专项利率优惠、专项额度控制、专业承办机构”的模式,重点打造商业银行科技支行。设立市级科技支行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贷款损失由补偿基金和银行按6∶4的比例分担。鼓励开发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保险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科学技术转让交易信用保险等。针对外向型企业,引导外贸企业用好国家政策性应急贷款、贷款利息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信保”合作推出“稳外贸”授信产品,在有效担保基础上给予一定信用放大的授信业务。加大对外贸企业信保保费支持力度,指导保险公司放宽理赔受理要求,开设专项定损核赔绿色通道,优先处理因疫情发生的理赔需求。
(四)对地方金融机构进行输血
一方面,支持金融机构尽快完成资本补充。首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的支持。但是,北京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等问题,限制了信贷投放能力;同时,疫情对中小银行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业务经营形成了较大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资本充足性水平。下一阶段要加大对北京市地方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方面的政策支持,包括开设绿色通道,加速推动其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加快对优先股、定向增资等工作的审核速度,鼓励和引导地方金融机构探索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金。另一方面,地方监管部门完善尽职免责机制。部署各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适当优化疫情期间及疫情后企业复工复产初期授信业务“三查”、金融产品销售“双录”、核保核签等有关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提高风险容忍度,对仅因疫情暂时受困企业的贷款,可暂时不下调风险分类;在计算贷款逾期天数时,可扣除疫情时间。鼓励各机构制定疫情时期尽职免责清单,合理降低免责标准,为业务经办人员和管理人员解除后顾之忧,提升全员抗击疫情工作的积极性和战斗力。
作者简介:李原,北京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
原文刊发于《现代金融导刊》2020年第2期
“工银金融评论”以英文为主要语言,致力于介绍中国经济金融政策、形势和投资环境,解读中国经济金融和银行业经营发展热点问题,服务支持工商银行境外业务发展,传播工商银行品牌文化。
欢迎关注工银金融评论
金融论坛:传播金融智库思想,推动金融理论研究,为金融决策提供支持。
请点击标题下方“金融论坛”蓝字关注我们,或者图片并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站长声明:本文《[个人小额信用贷款]《现代金融导刊》 | 疫情之下首都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1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