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小能手网首页
  2. 创业贷款
国家反诈骗中心app下载

[网上个人小额贷款]“微粒贷款”商标侵权“微粒贷”,腾讯获赔36.5万!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网贷平台、小贷产品层出不穷。在众多线上小额贷款中,最火爆的当属阿里的蚂蚁借呗和腾讯的微粒贷。可是,你知道微粒贷款吗?微粒贷VS微粒贷款,是不是有一种傻傻分不清的感觉。然而,双方并没有任何关系,腾讯公司还以侵害“微粒贷”商标权为由,把“微粒贷款”告上了法庭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网贷平台、小贷产品层出不穷。在众多线上小额贷款中,最火爆的当属阿里的蚂蚁借呗和腾讯的微粒贷。可是,你知道微粒贷款吗?微粒贷VS微粒贷款,是不是有一种傻傻分不清的感觉。然而,双方并没有任何关系,腾讯公司还以侵害“微粒贷”商标权为由,把“微粒贷款”告上了法庭。

近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微粒贷”商标诉讼案一审判决:上海岑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赔偿腾讯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36.5万。

“微粒贷”商标侵权案回顾

据了解,“微粒贷”是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腾讯微众银行面向用户和手机用户推出的纯线上个人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产品,2015年5月在手机上线,9月在上线。

“微粒贷款”是上海岑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发使用的软件,用户通过该软件可以享受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北京智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也通过“微粒贷款”软件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今年7月,因认为其享有的“微粒贷”注册商标被擅用,原告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侵害商标权为由,将上海岑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简称岑烨公司)、北京智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二被告共同赔偿经济损失500万元,立即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共同赔偿原告合理开支10万元。

7月31日,海淀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微粒贷”商标侵权一案。

腾讯认为“微粒贷款”与“微粒贷”都属于文字商标,但“微粒贷”注册在先,“微粒贷款”明显就是在蹭“微粒贷”。

根据中国商标网数据显示,截止目前,腾讯旗下的微众银银行共申请注册了428件商标,包括“微众”、“WEBANK”、“前海微众”、“微众银行”、“微粒贷”、“众当家”、“微众小贷”、“微金科”、“众钱包”、“WEFIT”、“前海微众银行”、“微众理财”等商标,涵括多个类别。

经过检索,与“微粒贷”相关的商标共有47件。

其中,最早注册的时间是在2015年3月26日,即第16577525号和第16577654号“微粒贷”商标,这意味着“微粒贷”上线前,腾讯公司便向商标局申请注册了相关商标,并且,这两枚商标目前都已注册成功。

第16577525号“微粒贷”商标于2016年05月14日获准注册,核定使用于第9类可下载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监视程序(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程序(可下载软件); 智能卡(集成电路卡); USB闪存盘; 智能手机; 电子芯片等商品上。

第16577654号“微粒贷”商标于2016年05月14日获准注册,核定使用于第36类金融服务; 信用卡服务; 金融贷款; 电子转账; 金融信息; 融资租赁; 网上银行; 抵押贷款; 通过网站提供金融信息; 信托等服务上。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微粒贷”商标与岑烨公司使用的“微粒贷款”的标识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岑烨公司在类似服务上使用近似商标的行为,极易造成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或误认,故被告岑烨公司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商标专用权。

10月30日,北京海淀法院通报,法院一审判决上海岑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赔偿腾讯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36.5万余元。

事实上,作为中国知名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公司已经不止一次地因商标被侵权而诉诸法律。

“保健品公司”被判赔25万元

2017年9月,因在公司名称和产品名称中使用“”字样,且生产销售的产品标识与“”的商标高度相似,安徽保健品公司被腾讯公司告上法庭。

据了解,安徽保健品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15年10月23日,其经营的范围包括保健与健康用品、预包装食品、日用百货的批发与零售等。

除了公司名称外,“保健品公司”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中也带有“”字样,有的甚至带着“”的logo。其中“绿豆百合”、“燕麦玉米”、“红豆薏仁”等罐装产品以及外包装箱上使用的标识,与腾讯公司的“”logo高度近似。

经过审理后,合肥市中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保健品公司”应立即停止对腾讯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在其公司名称中停止使用“”字样,在其网站停止使用类似于“”字样及图形的标识,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召回标有“”字样及图形标识的商品,并赔偿腾讯公司经济损失25万元。

因不服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安徽保健品公司向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2018年7月24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搭便车”“傍名牌”是当今市场中较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本来与名牌毫无关系,偏偏要在商标、字号、企业名称上,将自己的企业或产品与名牌产品千方百计扯上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借助执法部门打击各种侵权行为之外,自身也应有相应的应对和预防措施。最后提醒广大经营者,一定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千万不要为了一时之利,贪图知名企业的名气去“蹭一蹭热度”、“傍一回名牌”、“搭一回便车”,当心被法律“撕牌”。(图片来自网络)

站长声明:本文《[网上个人小额贷款]“微粒贷款”商标侵权“微粒贷”,腾讯获赔36.5万!》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13480.html

联系我们

QQ:78298281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8298281@QQ.com

工作时间:9:00-23:30,节假日无休

鲁ICP备202300128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