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个人贷款]易纲: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入推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恰逢中国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撰文指出,40年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巨大成就的组成部分,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基本建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70年来,人民银行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引领推动不同时期的金融发展、改革、开放,不断开创金融事业新局面,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
“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恰逢中国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撰文指出,40年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巨大成就的组成部分,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基本建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70年来,人民银行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引领推动不同时期的金融发展、改革、开放,不断开创金融事业新局面,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易纲表示,70年来,金融调控及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完善。其中,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宏观不审慎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人民银行较早在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2009年下半年,针对当时人民币贷款快速增长的局面,提出按照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设计新的逆周期措施。2010年,通过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将信贷投放与宏观审慎要求的资本充足水平相联系,探索开展宏观审慎管理。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用好宏观审慎工具后,人民银行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逐步将更多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以及全口径跨境融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2017年,“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在金融调控及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完善的同时,金融机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其中,在易纲看来,农村信用社改革正不断深入推进。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归口人民银行管理。1998年以后,国务院先后成立了整顿工作小组和改革调研小组,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规范整顿,农村信用社的实力有所增强,但依然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清晰、管理体制不健全、历史包袱重、资产质量差等问题,到2002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高达50%左右,97.8%的农村信用社资不抵债。
2002年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国务院成立了由人民银行牵头的深化农村金融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专题工作小组,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2003年6月,浙江省等8个省份开始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并分阶段向全国推广。人民银行通过发放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和专项再贷款,帮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同时,在专项借款和专项票据发行、兑付条件,以及考核程序的设计上,把资金支持与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农村信用社逐步“上台阶”。在正向约束激励机制作用下,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支农资金实力、可持续性经营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初,全国农村商业银行达到1262家、农村合作银行33家、农村信用社965家。从2001年到2018年这18年时间中,农信社的改制进度条完成了57.3%。2018年,已有5家农商银行在A股上市,另外紫金农商银行将于12月18日启动网上、网下申购,青岛农商银行首发顺利过会,还有3家在H股拥有一席之地。截至2018年3月末,全国农信社资产总额达到32.27万亿元,负债总额29.91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9.21万亿元,小微贷款余额8.02万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490.48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1.4%,农信机构逐渐成长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军。
展望未来,易纲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体系改革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任务。但中国金融事业的巨轮将继续扬帆远航,行稳致远,再创金融改革发展新辉煌。
站长声明:本文《[农村信用社个人贷款]易纲: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入推进》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12134.html